尊龙凯时

行业信息
在江淮大地上书写高质量的答卷——访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赵馨群
来源: 时间:2019/10/21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前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建设事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建设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江淮大地上精心耕耘,书写高质量答卷,全省建设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赵馨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赵馨群说,新中国成立前夕,安徽省城市道路狭窄,对外交通仅有少量的土公路,市内公共交通全是人力车;城市用水水质较差,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简陋,环境卫生条件恶劣。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城市整体功能明显加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城镇化率提高到53.5%。2018年,全省城市基础设施投资930亿元,分别是1952年、1978年的26842倍和4482倍;全省城市供水普及率99.75%、燃气普及率98.56%、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2.9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6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50%,分别为1978年的1.4倍、32.9倍、10.9倍、4.3倍和3.2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从无到有,并逐步形成一定规模。全省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人均拥有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较好满足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为推动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馨群考察垃圾分类工作

赵馨群介绍说,近年来,安徽省城市管理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体制、强化服务、优化管理、规范执法,不断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全省 “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集中行使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领域行政处罚权,全面建成运行市县数字化城管平台,全省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安徽持续加强城市市容环卫管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共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88座,无害化处理能力为41480吨/日,2018年年底设市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100%和98.86%。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安徽多次开展了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价工作,积极组织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有历史文化名城15个、历史文化名镇21个、历史文化名村45个。各地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为中心,加强保护机构建设,完善保护措施,保护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维护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风貌完整,尽可能地抢救保护了一大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赵馨群说:“我们坚持以对历史负责的担当精神、对发展负责的开放格局,以‘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为前提,通过抢救修复、基础设施提升、文化资源开发等形式,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实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赵馨群说,新国成立70年来,安徽追求绿水青山的脚步从未停歇,城镇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美化城镇面貌、完善城镇功能、促进城镇优居、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效益等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城镇园林绿化总量和园艺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18年年末,全省城镇绿地面积16454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36138公顷,公园989个,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8.83%、绿化覆盖率42.5%、人均公园绿地14.67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地率33.24%、绿化覆盖率37.50%、人均公园绿地13.56平方米。

赵馨群说,让群众“住有所居”一直是安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奋斗目标。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以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省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2019年8月底,全省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362.8万套。其中,保障性住房88.3万套,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82.9万套、经济适用住房等5.4万套;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74.5万套,其中,城镇棚户区259.5万套、国有工矿棚户区6万套、林区垦区和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9万套。共有258.8万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其中86.1万户居民享受了住房保障政策,172.7万户棚户区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2016年以来,安徽棚户区改造已累计开工107.34万套,提前一年完成全省城镇住房保障“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05万套棚改工作目标。

安徽自2009年实施危房改造以来,累计完成12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其中2016~2018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占比75%以上。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赵馨群说,安徽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要求,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作为根本指导思想,贯穿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过程。全省坚持“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科学的监测体系,着力调整商品房供应结构,支持刚需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2014年以来,全省累计房地产开发投资28977.1亿元;竣工商品住宅224.1万套,20167.6万平方米;销售商品住房39756.4万平方米,约400万个家庭购买新房。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14年末的35.1平方米提高至41.2平方米。

赵馨群说,70年来,安徽建筑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支柱产业地位逐步确立并日益稳固,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

1952年,安徽开始建立国营建筑企业,全年建筑业总产值0.1亿元。1978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7.1亿元。2018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7888.5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了78884倍,年均增长18.6%;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1110倍,年均增长19.2%。2018年,全省建筑业增加值2201.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7.3%。1952年,全省各类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只有10万平方米;1978年,全省完成竣工面积322万平方米;2018年,全省建筑业企业共计完成竣工面积15894万平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89.4倍,改革开放初期的49.4倍。

安徽省建筑业企业数量从1952年的7家到2018年的1.5万余家;建筑业企业类型从单一的国营企业到国有、民营、外商投资等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工程类别从单一房屋建筑向房屋建筑、市政、水利、公路、铁路等不同类别发展。目前,全省一级及以上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437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31家(40项)、监理综合资质企业8家、专业甲级资质企业114家。全省建筑业从业人数从1978年的22.2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86.79万人,在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就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的实施,尤其是建筑劳务资质的取消,催生了庞大的建筑劳务队伍。目前,全省经工商登记的建筑劳务企业数量达2.3万家,是2016年改革前的7.9倍。

寻求突破 展望未来

赵馨群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赵馨群说,安徽未来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将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攻坚克难,从解决“有没有”向解决“好不好”转变,落实新发展理念,致力于绿色发展,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实现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基本理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启动地级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推进以焚烧为主要方式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到2025年,所有设区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城市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县城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二是稳步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加强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分层次、可持续”的要求,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增强困难群众对住房保障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开展农村危房鉴定和改造,确保困难群众不住危房。

四是抓好“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的落实,切实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制,稳妥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房屋网签合同备案工作,指导城市政府制定实施住房发展规划,严格市场监管。

五是以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工程建设管理改革;以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为重点,规范各方责任主体行为;以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六是加大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功能修补力度,通过黑臭水体治理、园林绿化的提升,恢复青山绿水;拿出“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功能,推进绿色发展,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化生活的向往。

赵馨群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安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精神,勇于担当、扎实工作,把党中央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精心安排、落到实处,努力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尊龙凯时